在当今社会,高校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任务,更应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作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的高等学府,闽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闽师大”)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本文将深入探讨闽师大的校园公益和社会责任实践,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闽师大校园公益的发展历程
闽师大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持“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的人才,在校园公益方面,学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早在上世纪90年代,闽师大就成立了志愿者协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对公益人才需求的增加,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校园公益的支持力度,设立了专门的公益基金,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闽师大校园公益的主要实践
志愿服务活动
闽师大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扶贫、环保等,支教活动尤为突出,学校与福建省内多个贫困县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派遣大量优秀学生前往当地开展支教工作,这些学生在支教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还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区服务、关爱老人、帮助残疾人等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项目孵化与支持
为了激发师生的公益创新活力,闽师大设立了公益项目孵化基地,为有志于从事公益事业的学生提供资金、场地、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公益项目大赛,鼓励学生团队提出创新性的公益项目方案,对于优秀的项目,学校会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并协助其落地实施,近年来,闽师大孵化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如“阳光助残行动”、“绿色校园行”等,这些项目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公益文化传播与教育
闽师大注重将公益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普及公益知识,传播公益理念,学校还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来校分享公益故事,激发学生投身公益事业的热情,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多所高校共同举办公益论坛、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闽师大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产学研结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闽师大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攻关等工作,近年来,学校成功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还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闽师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智力支持,学校在海洋科学、生态环保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开展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为促进民心相通、增进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闽师大地处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弘扬工作,学校设有闽南文化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机构,致力于挖掘、整理、保护闽南文化资源,学校还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闽南师范大学在校园公益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孵化和支持公益项目、传播公益文化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的人才;学校还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作出了积极贡献,闽师大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不断深化校园公益和社会责任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