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是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兵败被俘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我们将通过拼音版的形式,重新解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并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过零丁洋》原文及拼音
guò líng dīnɡ yáng
yì wéi wén tiān xiáng
bēi jīn zhōu lǐ, běi fēng qiū shǒu,
wú yān gāo dù shí hán lái dòng chǐ.
hái zi xíng jiāng lù zhǎn chéng lóu,
yáo guā làng dào zhōng yuán zhī shù mù.
huái suí zǐ nǚ yóu xiāng zhì,
bú sòng qīn rén liè huì xiào.
zǐ xiǎo zhōu chéng jiǔ nián chuán,
fēng yáng huǒ yàn duō wàn chóng.
dānián shī zi kè lín zhōng,
shì zhòng qiān gōng yī jiù bù huán.
wǒ cǐ bēi jiāng shì zǐ nǚ,
yóu xiāng zhōng jiàn yú zhōng guó táng.
hái sī lì jìn zhōng guó rèn,
bú ràng qīng fēng pò làng xiǎo.
译文
我自怜身世飘零如一叶扁舟, 身在江南水乡却心系中原故土。 惶恐滩头我曾孤身挺立, 零丁洋里不屈的丹心依然滚热如初。
从少年起我便立志报国, 到如今已风雨兼程九载有余。 纵然世事艰难千般磨砺, 我也未曾有半点退缩和屈服。
我本是一位平凡的布衣之士, 却在动荡时局中肩负起拯救国家的重任。 即使身处逆境,面对重重困难, 我也绝不会让清白之身蒙受尘埃,誓死捍卫尊严。
背景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元军南下时,他组织义军抵抗,兵败被俘后,始终坚贞不屈,最终从容就义,他的一生,是忠诚与勇气的象征。《过零丁洋》便是他在被押往北方途中经过零丁洋时所作,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诗歌解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开篇即述个人遭遇与时局变迁,“辛苦”二字道尽了文天祥一生的坎坷与不易,而“干戈寥落”则概括了南宋末年的战乱频仍,国家危亡之际,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此联以自然景象喻国家现状与个人处境,“山河破碎”形象地描绘了国土沦丧的惨状,“身世浮沉”则反映了作者在乱世中的颠沛流离和内心的无奈。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借用地名“惶恐滩”和“零丁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与孤独,同时也暗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命运的悲凉。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文天祥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生死,表达了即使面临死亡也要保持高洁品质,让忠诚之心永载史册的决心,这两句诗成为了后世颂扬英勇与忠贞的经典名句。
《过零丁洋》不仅是文天祥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缩影,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体会到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情怀,在今天这个和平发展的时代,回顾这样的经典作品,更能激发我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