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岳飞古诗

满江红岳飞古诗

问知者 2025-04-24 04:05:03 看科技 19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才情和壮志豪情,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无疑是最为人传颂的篇章之一,这首诗不仅抒发了岳飞对国家沦丧的悲愤之情,更表达了他收复失地、恢复中华的坚定决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

公元12世纪,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多事之秋,北方的女真族建立了金朝,不断向南扩张,给宋朝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宋徽宗赵佶昏庸无道,导致国力衰弱,最终在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俘,史称“靖康之耻”,此后,宋高宗赵构南渡长江,建立南宋,开始了偏安一隅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岳飞作为一位忠诚于国家的将领,率领岳家军多次击败金军,成为抗金斗争中的中流砥柱,由于朝廷内部的腐败和猜忌,岳飞屡遭排挤,最终在秦桧等人的陷害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含冤入狱,并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被害,年仅三十九岁。

诗词鉴赏

《满江红·怒发冲冠》便是岳飞在遭遇不公后,满怀激愤之情所作,全词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岳飞古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解析

  • 起笔震撼:“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开篇即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读者,展现了岳飞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愤怒与无奈。
  • 壮志凌云:“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通过抬头远望、仰天长啸的动作描写,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豪迈与不甘。
  • 人生感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顾自己三十岁前的经历,虽有成就却视若尘土,强调了追求更高目标的决心。
  • 劝勉自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警示自己不要虚度光阴,要珍惜时光,奋发向前。
  • 国仇家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直接点明心中最深的痛——靖康之耻尚未洗清,作为臣子的仇恨又怎能消除?
  • 战斗宣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达了要亲自上阵消灭敌人的决心,以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最终愿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明了最终的目标——重建家园,让一切归于正轨,向皇帝报捷。

文化意义

《满江红·怒发冲冠》不仅是一首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它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牺牲,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的认识,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在当今时代,当我们再次诵读这首经典之作时,不仅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更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发起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万号网,本文标题:《满江红岳飞古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